本文转自:甘肃日报
近日,兰州云顶山景区迎来最佳观赏期。 田蹊 丁凯
党慧
古人道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秋之美,从不在浓艳,而在那份浸透山水的“别样”——它让苍翠褪去青涩,让溪流裹上清冽,让寻常峰峦染出层次,让平凡沟壑盛起斑斓。
而位于兰州近郊的官滩沟,这份“别样”更显真切。当深秋的笔触轻轻扫过这里的山、水、林、谷,原本青绿的画卷便晕开了橙红、鎏金与黛青,连风里都裹着松针与枫香的醇厚。若想寻一处不远不近的秋,不必奔赴远方,只需走进这方被秋染透的天地,便知山水逢秋,竟能美得如此不同。
从兰州城区出发,沿兰阿公路向东南行驶约四十公里,车窗外的城市建筑群逐渐被连绵起伏的“彩林”所环抱,工业文明的气息在与深秋生态的交融中缓缓淡去。驶过阿干镇,平坦的柏油路顺势蜿蜒上山,当路侧“官滩沟风景区”的朱红标识牌清晰映入眼帘时,空气中的质感已然变换——褪去了城区偶有的干燥气息,取而代之的是浸润着枫香、松针与腐叶混合的醇厚秋味,仿佛一帧帧裹着暖意的深秋画卷,轻柔铺展。
追溯官滩沟的历史脉络,明代肃王牧马场的记载为这片土地烙下了“官滩”的印记,昔日皇家圈地的规制虽已随岁月淡去,却为今日的生态盛景埋下了人文伏笔。如今,马场旧迹虽难寻踪,但一沟绵延的山骨水脉,在秋日的笔触下已然铺展成一幅流动的生态水墨长卷。
抵达景区入口,徒步而行,两侧山峦首先映入眼帘。不同于江南秀山的玲珑婉约,这里的山带着西北大地特有的雄浑质感——青灰色岩层裸露处,如大地舒展的筋骨,尽显苍劲;岩层缝隙间,油松、云杉挺拔而出,笔直的树干似利剑直指天际,舒展的枝叶却以柔和的绿意,为山石棱角晕染出自然的温情;缓坡与陡崖交错的山形间,厚密的草甸已褪去盛夏的深绿,换上浅黄的秋装,远观如大地披上的金色绒毯;陡峭崖壁上,丛生的灌木经秋霜点染,化作斑斓的调色盘——红似丹霞燃灼,黄若金箔铺展,紫如墨韵流转,一簇簇点缀在青灰山石间,构成了浑然天成的生态图景。
顺着栈道往里走,铺满落叶的栈道,踩上去“咯吱”作响,像是在与每一片叶子对话。路两旁的油松林长得密,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漏下来,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,风一吹,光斑便跟着晃,连带着空气里的松香也跟着流动。偶尔能看见松树下掉着几颗松果,棕褐色的壳瓣张开,像小小的莲花座,捡起来掂一掂,还能摸到里面坚硬的松子。走得再深些,松树林渐渐让位于杂木林,桦树、杨树、枫树混在一起,秋日的画笔在这里用得最是恣意。桦树的树干是雪白的,树皮像一层薄薄的纸,风一吹就“哗啦”响,枝头的叶子却黄得透亮,像挂了满树的小太阳;杨树的叶子要更厚重些,黄里透着点橙,风过时整树叶子“沙沙”地翻,像一片流动的金浪;最惹眼的是枫树,叶子红得浓烈,有的是浅红,像少女脸颊的胭脂,有的是深红,像陈年的红酒,还有的红得发黑,像蘸了浓墨的笔锋,远远望去,整棵树就像一团燃烧的火,把周围的秋色都衬得亮堂起来。
步行约三十分钟,耳畔忽然传来水声,顺着声音拐过一道弯,一条清亮的小溪便横在眼前。溪水是从山顶的积雪融来的,凉得扎手,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,石上长着薄薄的青苔,绿得像抹了层翡翠。溪水不深,刚没过脚踝,水流不急,绕着石头慢悠悠地转,偶尔撞上几块大些的石头,溅起细碎的水花,落在草叶上,滚成颗颗水珠,映着岸边的红叶,连水珠都染成了红色。溪边的石头上坐着几个游人,脱了鞋把脚泡在水里,嘴里“嘶嘶”地吸着凉气,脸上却带着笑。女儿看着玩水的大人们,攥着我的衣角雀跃:“妈妈,水里有小石子!”她细白的小手刚探进去,便猛地缩回来,鼻尖皱成小包子:“好冰!像含了块薄荷糖!”我笑着牵过她的手再探进去,凉意顺着指尖往胳膊肘窜,刚刚爬山的燥热竟像被抽走般消散,只留得指尖沾着的水珠,映着岸边的红叶,成了颗小小的“红宝石”。
离开溪水接着往前走,道路顺着山势慢慢变陡,脚下踩着一层松针,软软的,走起来倒不觉得累。
走到半山腰,扶着道路旁边的云杉歇口气,抬头往远处看,皋兰山被秋雾染成了淡淡的青灰色,像一幅横在天边的古画。山尖上飘着几缕云彩,淡得几乎看不见,就像画画的人忘了洗笔,随手蹭上去的几道墨印。
低头再看官滩沟的山谷,颜色艳得像被人打翻了装胭脂的盒子,从脚边一直铺到山底:深绿色的油松像化不开的墨,金黄色的杨树叶像晒好的蜜糖,火红色的枫树像烧着的云霞,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灌木,裹着浅紫、淡粉的颜色,浓淡不一地顺着山坡铺展开,让人看得入了迷。
走累了,我们找了片平整的草地搭起小帐篷,帐篷前支好折叠桌椅,把从家里带来的卤味、水果一一摆开,和朋友围坐着喝茶,边看风景边聊天,说些家长里短的琐事,笑声都跟着轻飘起来。
往四周看看,几个孩子围着秋千你推我荡,银铃似的笑闹声飘得老远;摄影大哥举着相机,蹲在灌木丛前追着光拍红叶;不远处的老两口并肩坐着,默不作声,就静静望着远处的山。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休憩,实则是现代人对自然最本真的“精神回归”。
而官滩沟的好,不只是山清水秀,更在于它能让人慢下来——在这里,对着山风说说话,和朋友碰一碰茶杯,连晒太阳都觉得踏实。这些藏在平凡里的小惬意,就是大自然偷偷给我们的甜,也是最实在的幸福。
夕阳西沉,山谷间寒气悄然漫上来。我们返回时,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,余晖洒在山林里,给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了一层金边。走出景区大门,再回头看时,暮色已经漫了上来,远山近树都变成了深浅不一的墨色,只有偶尔闪过的红叶,还在暮色里亮着一点暖红。风里的凉意更浓了,却让人心里暖融融的——原来兰州的秋天,有官滩沟这样的浓墨重彩,藏着山的骨,水的魂,还有秋的深情。
相关链接
兰州赏秋推荐地
兰州植物园
金秋十月的兰州植物园,是被菊花点亮的秋日秘境。园内300余种、7000余盆菊花齐齐绽放,白的似雪、粉的若霞,各色菊瓣层层叠叠,或舒展如蝶,或卷曲似绒,簇拥成一片绚烂缤纷的花海。微风拂过,不仅卷起满庭菊香,还带着秋日特有的清爽,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,沉浸式感受这份雅致。这场菊花盛宴将持续至10月底,想赴一场秋日菊约,这里便是绝佳之选。
白塔山
作为兰州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,白塔山公园的秋意藏在满院银杏里。每年10月末至11月,园内的银杏树褪去翠绿,换上一身耀眼的金黄,阳光穿过枝叶洒下,将地面铺成斑驳的“金毯”,亭台、石阶与金黄的银杏相映,每一处角落都宛如精心绘制的天然画卷。这里不仅是赏秋的绝佳去处,更是拍照打卡的宝藏地,在此可沉浸式拥抱兰州的秋日浪漫。
什川古梨园
金秋时节的什川古梨园,是一场关于“丰收”的盛宴。百年梨树枝丫遒劲,枝头挂满沉甸甸的金黄梨子,像缀满了秋日的小灯笼。一辆辆满载果实的车辆在梨园小径间穿梭,果农的笑声与车轮碾过落叶的轻响交织,空气中满是梨子的清甜与丰收的喜悦。若想感受这份鲜活的秋意,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最佳时节,既能赏梨园秋景,还能亲手采摘新鲜梨子,体验独特的田园乐趣。
兴隆山
素有“陇右第一名山”美誉的兴隆山,秋日堪称“调色盘”般的存在。每年10月中旬左右,山间的丹枫与霜叶次第染红,成片的红色蔓延在山脊间,与常青的松柏形成鲜明的“红绿撞色”,层次分明又极具冲击力。沿着山间步道攀登,脚下是松软的落叶,身旁是绚烂的秋景,登顶后更能将兰州城的全貌与穿城而过的黄河尽收眼底,壮阔与秀美在此刻完美融合。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