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面临经济困境:莫迪呼吁减少对外依赖,应对潜在危机 9月17日,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条约,这一消息在印度国内引发震动。然而,印度总理莫迪并未直接回应此事,而是在5天后的一次公开讲话中,将矛头指向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——印度对外国商品的过度依赖。
9月20日,刚刚庆祝完75岁生日的莫迪回到家乡古吉拉特邦,出席了一项总投资超400亿美元的海事项目启动仪式。该项目旨在升级印度多个港口设施,以重振印度作为海事大国的地位。莫迪在演讲中强调,50年前,印度40%的进出口贸易由本国船只运输,但如今这一比例已骤降至5%。他痛心地指出,印度每年支付给外国航运公司的费用几乎与国防预算相当,这种依赖严重制约了国家发展。 “我们不能把14亿印度人的未来交到别人手中,”莫迪呼吁民众和企业优先选择印度制造的商品,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。但他同时澄清,这并非针对特定国家,印度希望与全球保持友好关系,真正的“敌人”并非某个国家,而是“对外国的依赖”。 石油危机阴影笼罩印度 尽管莫迪未直接提及沙特-巴基斯坦条约的影响,但印度的经济数据揭示了更深层的担忧。2023年,印度进口额最高的商品是化石燃料,高达2206亿美元;其次是电子产品(849亿美元)和宝石贵金属(833亿美元)。作为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,印度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,而沙特作为全球主要产油国之一,若在印巴冲突中站在巴基斯坦一边,可能对印度实施石油禁运。 回顾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,油价曾在一年内暴涨两倍多。如今,印度外汇储备仅7000亿美元出头,若石油价格再次飙升,能源进口成本可能飙升至6000亿美元,几乎耗尽印度的外汇储备。 制造业困境与外部压力 印度在能源领域几乎没有自给能力——2023年石油产量不足3000万吨,远低于中国的2亿吨,且探明储量仅占全球0.3%。为应对危机,印度必须减少其他领域的进口,尤其是电子产品、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,以节省外汇用于能源采购。然而,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却步履维艰。 2020年,莫迪政府推出230亿美元的“制造业激励计划”(PLI),试图利用疫情冲击中国供应链的机会,抢占国际市场,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%。然而,随着中国出口迅速恢复,印度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,从15.4%跌至14.3%。由于财政压力,印度政府不得不在2024年3月终止该计划。与此同时,美国对印度的经济政策也愈发严苛。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,自9月21日起,H-1B签证申请者需缴纳10万美元的一次性费用。由于印度人占该签证持有者的70%以上,这一政策无疑对印度人才流动和侨汇收入造成打击。 印度的现实选择:务实外交与有限选项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,莫迪政府的首要任务已不再是推动制造业崛起,而是如何节省外汇、维持经济稳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印度并未像以往那样煽动反华或反巴情绪,反而可能通过金砖国家、上合组织等平台与中国协商本币贸易,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,同时利用中国商品稳定国内物价,将有限的外汇储备留给能源进口。 显然,如今的印度已无法轻易挑战与沙特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,更难以对抗工业实力雄厚的中国。莫迪的沉默与务实表态,或许正是印度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